[作品讲读]
一、惊梦
1.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游园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惊梦主要写杜丽娘由思春而感梦,由感梦而生情,终于在梦境中幽会了意中人,通过对二人欢会时“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的极力渲染,充分肯定了作为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同时也为以后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2. “惊梦”的艺术特点:
(1)入木三分的心理刻划。作品通过景物描写、动作描写、梦境描写、直抒胸臆等多种方式写出了杜丽娘青春的苦闷、情思的荡漾以及她的向往和追求、抗议和斗争,把她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既委婉曲折,又真实生动;既刻镂入微,又层次分明。
(2)真幻交织的艺术构思。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之前的所有笔墨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之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它而展开,无此一出,便无《牡丹亭》。“游园”部分运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具有写实性;“惊梦”部分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充满理想性。
(3)富丽工巧的语言风格。这出戏充分展现了作者文辞的华美,用笔尖新工巧,曲辞绚烂多彩,而且意境邈绵深远,富于诗情画意,可谓曲曲美玉,字字珠玑,实为全剧神髓,曲中绝唱,一洗剧坛上尚文采则流于雕琢堆砌,尚本色则流于稚率生硬的弊病。
思考题:
一、基本知识
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主要作家与作品
1、精读作品:《惊梦》(《牡丹亭》第十出)
2、阅读作品:《牡丹亭》全剧。
三、思考与练习
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试析《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3、分析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1)《牡丹亭》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表达的体现出来的.
(2)杜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知书达礼.其个性特征是外冷内热,表面循规蹈矩,稳重文静,内心则郁闷愁烦,渴望冲破牢笼,自由地生活,具有理性与情感、显意识与潜意识、道德人与自然人分裂对立的两面人格.
(3)杜丽娘在现实中得不到所追求的爱情,因情而死,其鬼魂和柳梦梅结成美好姻缘.还魂后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tag: 牡丹亭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