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317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吴江派盟主沈,亦曾改《牡丹亭》为《同梦记》,变《紫钗记》为《新钗记》。臧懋循《牡丹亭》、冯梦龙《风流梦》,徐日曦《牡丹亭》、徐肃颖《丹青记》等剧,都是对汤显祖原作的直接改编。至于陈轼的《续牡丹亭》、王墅的《后牡丹亭》,则是对汤剧的续作。不管这些改编或续作的剧本如何曲解原意、删正音律,都不能掩盖或取代汤显祖原作的思想光彩和艺术魁力。
  一本传奇,能够在同时代青年人中激起那么大的波澜,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层层批注,深有所感,乃因自伤身世,于17岁就悲愤而亡。汤显祖在得到其批注本后,曾十分惋惜地为俞二娘写过《哭娄江女子二首有序》的悼诗。内江一女子读了汤剧后,愿托终身于汤显祖,因见其皤然老翁而投水身亡,这则是带有戏剧性的传说。(焦循《剧说》)较为可信的记载是冯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的绝命诗,以及杭州演员商小玲上演《寻梦》时的气绝而亡(蒋瑞藻《小说考证》)。这些青年女子的死亡,正是封建势力长期压迫所致,同时也表明《牡丹亭》是她们的一部知音书和安魂曲。
  慑于汤剧的深广影响,许多封建卫道士对剧作家进行了人身攻击和恣意漫骂。有的说汤显祖死时手足尽堕(徐树丕《活埋庵识小录》),有的说有入冥者,见汤显祖身荷铁枷。人间演《牡丹亭》一日,则笞二十(杨恩寿《词馀丛话》引《感应篇》)。在剧作家的故乡抚州府,曾于同治十一年(1872)立下禁书石碑,《牡丹亭》也被列名在内。这正好从反面表明了汤剧对正统社会强烈的震撼力。
  临川四梦都是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佳作。在广大的读者之外,还有极为众多的演员和观众在演出现场亲身感受汤剧的魅力。汤显祖亲自导演的宜黄腔戏班自不待言,其他声腔剧种也大都以上演汤剧为荣。昆曲上演汤剧尤以细腻、缠绵作为其剧种特征之一,涌现出一代代十分知名的演员。从清宫升平署的宫廷戏班到为数众多的职业戏班和家庭戏班,上演以《牡丹亭》为主的汤剧,已是衡量其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众多小说戏曲还将汤剧演出采撷到情节发展之中,例如《红楼梦》借《西厢》和《牡丹》二剧加深了宝黛的感情融合。本世纪以来,《牡丹亭》曾几度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收集有二千二百多篇诗文赋和临川四梦的《汤显祖集》也于1963年起初版、再版。国内外研究汤显祖的论文、专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汤剧无穷的艺术魁力和永恒的审美意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

[作品讲读]

一、惊梦

1.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游园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惊梦主要写杜丽娘由思春而感梦,由感梦而生情,终于在梦境中幽会了意中人,通过对二人欢会时“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的极力渲染,充分肯定了作为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同时也为以后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2. “惊梦”的艺术特点:

(1)入木三分的心理刻划。作品通过景物描写、动作描写、梦境描写、直抒胸臆等多种方式写出了杜丽娘青春的苦闷、情思的荡漾以及她的向往和追求、抗议和斗争,把她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既委婉曲折,又真实生动;既刻镂入微,又层次分明。

(2)真幻交织的艺术构思。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之前的所有笔墨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之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它而展开,无此一出,便无《牡丹亭》。“游园”部分运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具有写实性;“惊梦”部分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充满理想性。

(3)富丽工巧的语言风格。这出戏充分展现了作者文辞的华美,用笔尖新工巧,曲辞绚烂多彩,而且意境邈绵深远,富于诗情画意,可谓曲曲美玉,字字珠玑,实为全剧神髓,曲中绝唱,一洗剧坛上尚文采则流于雕琢堆砌,尚本色则流于稚率生硬的弊病。

思考题:

   一、基本知识

     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主要作家与作品

       1、精读作品:《惊梦》(《牡丹亭》第十出)

       2、阅读作品:《牡丹亭》全剧。

   三、思考与练习

       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试析《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3、分析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1)《牡丹亭》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表达的体现出来的.

(2)杜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知书达礼.其个性特征是外冷内热,表面循规蹈矩,稳重文静,内心则郁闷愁烦,渴望冲破牢笼,自由地生活,具有理性与情感、显意识与潜意识、道德人与自然人分裂对立的两面人格.

(3)杜丽娘在现实中得不到所追求的爱情,因情而死,其鬼魂和柳梦梅结成美好姻缘.还魂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相关文章

tag: 牡丹亭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