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四梦”在艺术上也有不少缺点:《紫钗记》关目稍嫌冗漫,曲辞犹带靡缛。而《牡丹亭》在结构上确有些旁枝逸出、头绪纷繁的毛病,尤其后半部过于拖沓,不少场面显得臃肿。某些庸俗甚至色情的描写,不必要的低级的插科打诨,都有害于思想上的严肃和艺术形象的完整。
至于“后二梦”,在戏剧艺术方面确有较高成就,历来受到人们赞扬。王骥德曾说:“至《南柯》、《邯郸》二记,则渐削芜颣,俯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词复俊,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路径”。(《曲律》)近人吴梅也认为后二梦“直截了当,无一泛语,增一折不得,删一折不得”(《戏曲概论》)。但这两部戏曲在内容和写法上也确有不少消极倾向,特别是把虚无飘渺的神佛世界加以美化,以图解某些宗教观念。
此外,不容讳言,不合音律也是“临川四梦”的共同缺陷,王骥德曾评之曰:“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曲律》)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任在《牡丹亭叙》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尽管剧本在音律方面确有不少地方“佶屈聱牙,多令歌者咋舌”,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表达了进步的愿望和理想。故此剧一出就获得了当时人民的广泛喜爱。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相继问世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陈石鳞在《玉茗堂全集序》中说:“惟‘四梦记’,真堪压倒王(实甫)、董(解元),轹关(汉卿)、马(致远)。” 张琦《衡曲麈谈》说,此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这些提法的实质当然不一定是抑彼扬此,而是把汤显祖及其作品划入了早有定评的最佳剧作家及其杰作的行列。
有一大批剧作家直接受到了汤显祖的影响。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融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戏曲史上称之为“玉茗堂派”或者“临川派”。通常认为这批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洪和张坚等人。吴炳的《粲花别墅五种》,被梁廷楠《曲话》定位为“置之《还魂记》中,几无复可辩”。孟称舜的情爱戏也写得深情婉转。洪的《长生殿例言》说:“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可见《长生殿》受汤显祖影响之深,不仅在词采,更在于全剧的情旨追求。就连孔尚任的《桃花扇》亦处处可见汤显祖渊源。宋荦《题桃花扇传奇》誉之为“新词不让《长生殿》,幽韵全分玉茗堂”。《品花宝鉴》亦借人物华公子之口,称赞孔剧的《访翠》和《眠香》两出戏:“这曲文实在好,可以追步‘玉茗堂四梦’,真才子之笔。”张坚的《玉燕堂四种》受汤显祖启示尤多。他在《梦中缘》自叙中极力歌颂“梦之所结,情之所钟也”,从自己神游幻境的美梦发展到剧作中情缘深深的奇梦。邹升恒在该剧题词中说,“知音何在?玉茗堂前刚一派;色色空空,勘破尘缘一梦中”,将张坚的创作情结与汤显祖的创作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除了吴、孟、洪、张等作家常被归为“玉茗堂派”之外,《风流院》的作者朱京藩也值得一提。他把汤显祖本人写进戏中,作为风流院主;再把读《牡丹亭》伤心而死的冯小青魂灵安置在风流院内,由一书生拾得小青题诗,因情缘相投也魂归此间。在汤显祖等人的扶助下,小青乃与书生还阳成婚。此剧的明刊本眉批认为,由《牡丹亭》到《风流院》,后者有所发展,而决非简单拟作。
应该说,汤显祖同时代的剧作家和后代剧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方面受到其深刻启迪。就连
tag: 牡丹亭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