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 匠石之齐》学案
授课人:冯 花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 能直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认识庄子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技巧。
学习重、难点:
1、 分析个别句子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直译句子。
2、 结合寓言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庄子的“尊生”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文。
1、明确自学目标:
(1)、清理字音障碍。
(2)、了解故事基本内容。
2、教师检查自学成果: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栎树( ) 絜( )棺椁( )液樠( )柱蠹( )见梦( )果蓏( )掊击( )
(2)、提问:本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人物——
事件——
结果——
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全文
1、 明确自学目标:
(1)、逐句梳理其大意。
(2)、找出重点文言语法现象,并作思考分析。
2、教师检查自学成果: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文言现象,作以解释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1)、匠石之齐——文言现象:
翻译:
(2)、其大蔽数千牛——文言现象:
翻译:
(3)、其高临山——文言现象:
翻译:
(4)、匠伯不顾,遂行不辍——文言现象:
翻译:
(5)、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文言现象:
翻译:
(6)、以为柱则蠹——文言现象:
翻译:
(7)、是不材之木也——文言现象:
翻译:
(8)、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文言现象:
翻译:
(9)、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文言现象:
翻译:
(10)、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能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文言现象:
翻译:
(11)、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文言现象:
翻译:
(12)、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文言现象:
翻译:
三、师生研习课文
1、明确目标:
对故事情节极其所反应的思想有所把握。
2、师生共同研习
(1)、曲辕有一棵怎样的栎树?
提示:外形——
影响——
(2)、匠石作为一个爱木之人,对这棵人人仰慕的奇树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栎树托梦给匠石,告诉匠石它之所以长到今天这样一棵奇树的原因,这原因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出来的?
(4)、“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包含了几层关于如何看待生命之物的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四、深入探究
1、明确目标:
对寓言中的哲理有深一步的探究。
2、学生思考、讨论
(1)、匠石这种以有用和无用的标准判断物好坏的做法,实际上是把物当成了什么性质的东西?存在即为物,那么匠石是不是忽略了自己也是如此之性质之物呢?设想,假如以如此的性质的关系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2)、庄子的这样一种避其苦而生的生存方式,有何积极意义?
3、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教师点拨
五、课堂小结
人是世界的主宰,我们不能把自己归为工具,更不能把别人当工具来使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给人性一次莫大的关怀。人人和睦相处,让世界的阻碍减少,游刃有余的逍遥境界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形象而有余地,这也是庄子的高深之处。
六、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思考其寓意。
(1)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
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
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寓意:
(2)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寓意:
七、作业
试着将“尊生”的思想与更多的生活实践相连,写一篇关怀人性的小短文。
tag: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