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69  栏目:先秦诸子选读
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学习重点】:字词积累,翻译重点语句

【学习难点】: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理解分析,读诵

【学习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二、【作者及思想】

1.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2.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3.       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今存《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

4.       《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

5.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就,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对和批判。

三、课文阅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蕃长于春夏 ( fán ) 辍广 (chuò) 啜菽 (chuò shū)    田秽稼恶 ( huì) 籴贵民 ( dí)

 雩而雨 ( yú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ì) 楛耕伤稼 ( kǔ) 礼义之不愆兮 (qiān)  

2.指出下列加点通假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的意义。

①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错”通“措”,废弃。

②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县”通“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③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队”通“坠”,坠落。

④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   “祅”通“妖”,指怪异、邪恶的事或人。

⑤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    “  ”通“秽”,荒芜。

⑥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尔”通“迩”,近。

⑦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   “知”通“智”,智谋。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意义。

(1)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作:第一个是“生”,第二个是“建造房屋”。

(2)若夫志意修,德行厚    修:美好

(3)三者错,无安国   安:安宁

(4)雩而雨,何也   雩:祭神求雨

(5)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文:动词,修饰

(6)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王:称王;霸:称霸

(7)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畜:像物一样畜养。

(8)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多:使……增多

(9)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失之也    物:使……变成物

(10)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表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哪里比得上”

(11)礼仪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白:显著

(12)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本事:指农事

4.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
(1)判断句
  ①治乱非天也                           ……也,表判断
  ②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③禹以治,桀以乱      “以”后省略宾语“之”
   ④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前省略主语“是”
(3)宾语前置句
   ⑤此之谓也              “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⑥礼义之不愆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
(4)状语后置句
   ⑦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⑧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明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
(5)定语后置句
   ⑨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应在“物”前

合作探究

一、请简要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1] [2]  下一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相关文章

tag: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