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疾,强入贺——(强打精神)
岂非天哉——(难道不是天意吗)
(2)指名翻译
(陈稀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稀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稀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陈稀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稀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稀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稀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了他。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儿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3)品味、赏析
评论“遂夷信三族”
(可以看出吕后的狠毒。)
有人觉得这个材料不够真实,可能是刘邦、吕后等故意编造出来欺骗世人的,你觉得呢?
(故意编造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以韩信的智慧,在大好形势时,他也没有背叛刘邦,反而会在国家基本安定,刘邦坐稳位置,自己失去兵权后做这样的大举动,可能吗?倒是故意编造寻找杀人借口的可能性更大。)
3、第10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臣固教之——(确实)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大扰:大乱;异姓并起:诸侯纷纷起事;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才智高超、行动敏捷)
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
乃释通之罪——(赦免)
(2)指名翻译
(高祖从平叛陈稀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皇上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皇上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皇上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 ”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高祖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3)品味、赏析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品味“喜”之个中之味。
(“喜”就是高兴,就是开心,说明本来就有的愿望,也表现出司马迁的大胆和对刘邦的揭露。)
4、第11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则庶几哉——(差不多)
后世血食矣——(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不务出此——(致力)
(2)指名翻译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二、补充相关内容
1、韩信投身军伍
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2、韩信被拜大将军
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在萧何的劝说下,才祭坛拜将。
3、文中韩信和张耳攻打赵国的背景:
项羽分封诸侯国和诸侯王之后,刘邦很快吞并了几个诸侯国,一些诸侯王也纷纷投降,但不久在攻打项羽失败后,不少诸侯王又反叛归楚,赵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刘邦命韩信收拾这些反叛者。
4、关于蒯通的计谋
在楚汉之争处于胶着状态时,项羽先派说客游说韩信,让他中立,不助刘邦,接着齐国辩士蒯通也以类似的计策说服韩信与楚汉鼎足三立,韩信以为,以自己的功劳,汉王不会夺去他的齐王地位,最终也没有接受,直到临死前才悔悟。
5、韩信报答漂母
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6、韩信受到的屈辱
杀死项羽后,刘邦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立刻剥夺韩信的兵权,也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接着,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高帝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见面后,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带上了刑具,押在随行的车上。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由王改封为淮阴侯。韩信为了自保,所以才有了后来和陈稀的谋划。
三、作业:自读课文。
第3教时
要点:探讨问题,作业
过程:
一、探讨问题
1、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再结合全文,看看韩信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此外,还可以看出的个性:智慧超群,指挥若定,狂妄自大,锋芒毕露,心高气傲,不与常人为伍;为人义气,知恩即报。
补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淮阴侯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