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项羽之死》学案2

《项羽之死》学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44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项羽之死》学案2,

《项羽之死》学案

兖州六中   柳凤霞

学习目标:

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

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课前预习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        (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     》,又称《      》,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三)、补充讲解

   1、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二、学习过程

(一)、给黑体字注音

骏马名骓(   )    美人和(   )之   麾(   )    绐(   )          ]刈(   )旗    辟(   )易

(二)、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项王军壁垓下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常幸从

(4)以故汉追及之

(5)所当者破                 

(6)然今卒困于此

(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8)直夜溃围南出

(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

(11)项王自度不得脱          

(12)身七十余战

(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14)田父绐曰“左”

(15)今日固决死

(16)愿为君快战

(17)为君溃围,斩将,刈旗

(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1)籍独不愧于心乎          

(22)项王身亦被十创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今义: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今义: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③平明,汉军乃觉之

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⑤乃陷大泽中

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以

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 [2]  下一页

,《项羽之死》学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