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夏本纪》同步练习

《夏本纪》同步练习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43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夏本纪》同步练习,
1、 两首诗都是思念征人的,2、 两首诗中的主人公有无区别?
答:                                             
2、《秋歌》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冬歌》写法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
精段精练 :一、1、①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②熊在怒号,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③暂且把白鹿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2、①这是为了脱离现实时间、空间的拘束,任由思想驰骋,使读者有远离尘世之感,使诗人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②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了壮观的梦境、灿烂的仙境,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突出表现。以七言为主,杂用四、五、六言句,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使人感受到诗人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感情流程,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3、反映了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是因为诗人用前边描绘的美好的梦境和丑恶的现实作对比,从而一吐胸中的块垒,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表达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作者本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帮助朝廷做一番大事,没想到被征入朝廷以后,只不过要他为皇帝歌功颂德,还要阿附那些权贵才能呆下去。志高行洁的李白怎能忍受这种屈辱!所以他愤然离去,漫游全国,遍访名山大川,去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作者向往诗中梦境的自由美好生活,而鄙视卑躬屈膝阿附权贵的屈辱生活。二、1、感情基调是愤激。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暂,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2、内容上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点。总起来说,前者于激愤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激愤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指权贵。3、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4、如“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 与尔同销万古愁”等,分析一出即可。)
拓展训练:一、1、“我醉欲眠卿且去”,诗意率直坦诚,表示李白与幽人是不拘俗礼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正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恣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之即来的熟稔,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表现诗人率直坦诚的性格。2、本诗在语言方面,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浅显如话的特色。“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些句子,浅白自然,全不露雕饰痕迹。
二、1、两首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思念征夫的妻子。不同的是《秋歌》是群体形象,《冬歌》是个体典型。2、《秋歌》是正面写思念之情,而《冬歌》却只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心理描写等方法,寄托了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具有情节性和戏剧性。

江苏沛县湖西中学  221611   0516——89604299    华德阳


上一页  [1] [2] [3] 

,《夏本纪》同步练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