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节选)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亹亹穆穆( ) ②泥行乘橇( ) ③九泽既陂( ) ④声教讫于四海( )
2、 翻译下列句子。
1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2 违,3 其仁可亲,4 其言可信。
答:
②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答:
③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答:
3、 你认为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4、你认为夏朝为什么能兴起?又为什么覆灭?
答:
拓展训练
一、高山仰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止,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全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 祗(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 仰止( ) ⑵ 以时( ) ⑶ 布衣( )⑷ 折中( ) ⑸ 景行(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
⑵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翻译:
⑶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翻译:
二、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为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 少( )( )⑵ 难( )( )⑶ 将(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翻译:
⑵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翻译:
⑶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翻译:
⑷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翻译:
参考答案:
精段精练:1、①wěi勤勉 ②qiāo古时在泥路上行走的用具。 ③bēi水边;岸 ④q达到 2、①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②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③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3、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人,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古人理想的天子形象。4、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禹的后人出现了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所导致。
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