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龟虽寿》、《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观沧海》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但是流传最广的却是《七步诗》。“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
2、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当时司马氏掌权,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3、两晋文学:
西晋: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刘宋两代,代表作家是陶渊明、谢灵运。
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
东晋: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据说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过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禄),辞官归隐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以隐士终其生。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生活,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陶渊明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画入微,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写秋景,“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写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句更为有名。他有好句,但缺完整的好诗,成就不如鲍照。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
《木兰诗》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鲍照和谢朓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诗人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与谢灵运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几个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介。
1、 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诗歌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
经过他们的努力,初唐诗歌逐渐摒弃了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代表作品: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建立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2盛唐诗歌
盛唐时期,诗坛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杜甫。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1)山水田园诗派 ,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外号“诗佛”),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辆〔wǎng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而高、岑成就最高。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李白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贺知章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将他尊为“诗仙”。
(3)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2tag: 散文 中国古代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