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消极面。
“
最后一句——是“诗眼”,“卒章显志”,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可贵精神。写仙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憎恶。写幻想是为写“不事权贵”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更适合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5、体裁特点
游仙诗:多用神话传说
许多文人雅士在现实生活中屡屡遭挫,便萌生寻仙之念,企图得到真正的自由、解放。
方式:游仙、骑鹿……
A、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
B、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C、语言清新,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
三、文言基础
1、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答:信:的确、实在;灭:暗;拔:超出
2、词类活用
A、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作动,弹奏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名作动,侍奉
C、云青青兮欲雨 雨——名作动,下雨
D、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作状语,向东南
E、訇然中开 中——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F、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G、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惊——使……颤栗/惊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惊,使动
虎鼓瑟兮鸾回车: 演奏
失向来之烟霞: 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服侍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过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确实
4、默写李白要求“民主自由”的名言。
答:安能……
四、迁移
阅读李白《西上莲花山》(古风第十九),试分析本诗的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此诗写于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之后。)
答:本诗想象丰富,美化仙境,反衬、暗批现实,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大意:此诗首先描绘了一个神奇美妙的神仙世界:“我”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山时,远远就看见了明星仙女,她纤纤玉手拿着粉红的芙蓉,穿着云霓样的衣裙,拖着宽大的彩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她热情地邀请“我”到华山的云台峰,拜见仙人卫叔卿。卫叔卿欣然带着“我”要飞向仙宫去。瞧,这是多么快意的神仙世界!高蹈尘外,洁净美好,令人神往。诗歌写到这里,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正当“我
,粤教版选修一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