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信、道、文”及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既要透彻了解孔夫子思想的本质,又要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古为今用,让孔子的思想与新时代碰撞,产生指导我们前行的火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孔子的义利观,孔子强调的是义重于利,告诫世人要在不违背道义的基础之上来获取适当的利益。
重点
难点
1、 了解孔子关于“义重于利”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翻译、感悟背诵、完成导学案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
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所以要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如常见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因此,通解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孔子的义利观,孔子强调的是义重于利,告诫世人要在不违背道义的基础之上来获取适当的利益。
(二)课文梳理
结合课下注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讲述第2、3、4。
1.孔子说:“富贵 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 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2.译文:
。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3.译文:孔子说:“
。”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4.孔子说:“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3
tag: 中学 陕西省 浮云 澄城县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