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所称颂的事物总是美好的。他的言行廉明,所以,到死也不能被包容。
8.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
9.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
10.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又放跑了张仪。
11.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于是写了《怀沙赋》。就抱着一块大石头,投进汨罗江而死去。
1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3.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14.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1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17.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慌粹,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1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所谓圣人,能不执著于外物,而是能随着世俗而转移。
1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过《服鸟赋》之后,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场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轻,又不禁默然若失了
2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
2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
22.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又怎么能让我纯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埃呢〉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说与酒徒交往,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准进殿。
6.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tag: 史记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