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928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11.蜂拥而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出处:“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12.以一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出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13.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出处:“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4.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处:“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15.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6.学书学剑:学文练武。出处:“学书不成,去,学剑。”

17.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出处:“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2.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3.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处:“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冲冠。”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4.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5.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6.价值连城: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出处:“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之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滑稽列传》

1.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2.杯盘狼藉: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出处:“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酒饭后的杂乱样子。

3.参差错落: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出处:“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交错不齐

4.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处:“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国家、集体。

5.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出处:“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刺客列传》

1.燕市悲歌: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出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3.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出处:“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切齿痛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出处:“此臣之日夜切齿痛心也。”

《秦始皇本纪》

1.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出处:“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2.刚戾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同“刚愎自用”。出处: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3.是古非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出处:“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保守复古。

4.土崩瓦解: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出处:“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魏公子列传》

1.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出处:“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觽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2.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3.急人之困: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出处:“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5.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出处:“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淮阴侯列传》

1.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信乃使万人行出,倍水阵。赵军望见,大笑之。”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语法复句式;作分句;比喻越多越好。

3.胯下之辱: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出处:“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跖犬吠尧: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出处:“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5.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出处:“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失败之人。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出处:“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7.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出处:“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法:复句式;作状语;含贬义。

8.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9.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0.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出处:“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含褒义。

11.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出处:“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12.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出处:“以此参之,万不失一。”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有绝对把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