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1—3节)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2、 分析艺术手法,解读人物性格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战国四公子: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过秦论》
这四君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本文将要讲述的是魏公子信陵君在在他的门客的帮助下援救赵国的故事。
二、 背景介绍
(投影:形势图)
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三、 理解第一段
1、 教师示范讲解第一段,抓重点难点词句。
2、 请从文中找一个短语概括信陵君的品质。
仁而下士
这种品质对魏国的帮助是什么?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3、 学生朗读第一段
四、落实第二三段基础知识
1、学生口头翻译二、三两段,划出重点和难点。(提前预习)
2、小组讨论难点。
3、集体交流重点和难点。(补充文化常识)
五、分析艺术手法,解读人物性格
1、二三两段是通过信陵君礼遇侯生、朱亥来表现具体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质的,司马迁对这两个事件的记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落实:详写礼遇侯生,略写礼遇朱亥。
2、第二段是通过哪几件事具体表现信陵君礼遇侯生的?(用原句回答)
a往请,欲厚遗之。
b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c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d侯生遂为上客。
3、自迎夷门侯生这个情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信陵君:愈恭
愈和 正面描写
色终不变
将相:满堂
宾客:皆惊 侧面烘托
市人:皆观
从骑:窃骂
4、你认为侯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到依据。
从侯生“欲就公子之名”和“推荐朱亥”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侯生是足智多谋、知恩图报的人。
六、完成学案,布置作业
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