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屈原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五、疏通第4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既绌——从亲——患之——厚币委质事楚——楚诚能绝齐——仪与王约六里
2、提问交流
(既绌——既,已经;绌,罢官。
从亲——从,合纵;亲,友好。
患之——患,意动用法。
厚币委质事楚——厚,丰厚;币,礼物;委,呈献;质同“贽”,见面礼;事,侍奉。
楚诚能绝齐——诚,假使;绝,断绝。
仪与王约六里——约,约定。)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屈原已(被)免官,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
六、朗读全文。
第2教时
要点:继续朗读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疏通5、6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而当汉中地——又因厚币用事者——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顾反——不及
2、提问交流
(而当汉中地——当,抵得上。
又因厚币用事者——因,凭借;用事者,受信任的当权者。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编假话。
顾反——回国。
不及——没有追上。)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二、疏通7、8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秦昭王与楚婚——稚子——奈何绝秦欢——因留怀王以求割地——赵不内——令尹——既咎子兰
2、提问交流
(秦昭王与楚婚——婚,通婚。
稚子——小儿子。
奈何绝秦欢——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因,就;留,扣留。
赵不因留内——内,同“纳”。
令尹——官名,类似于宰相。
既咎子兰——咎,归罪。)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未回来。)
三、疏通9、10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既嫉之——系心怀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然终无可奈何——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亡国破家相随属——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怒而迁之
2、提问交流
(既嫉之——既痛恨他。
系心怀王——系心,关心。
冀幸君之一悟——冀幸,希望;一悟,醒悟。
俗之一改也——俗,风气。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关心君王振兴国家;反复之,恢复楚国强壮。
然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无济于事。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卒,最后。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无论。
亡国破家相随属——属,接连。
累世而不见者——累世,几代几世。
其所谓忠者不忠——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忠臣不忠
不知忠臣之分——分,职责本分。
身客死于秦——自身在外死在秦国。
怒而迁之——迁,放逐。)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觉悟,楚国坏的风气能够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了。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的地方,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出去。)
四、疏通11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江滨——被发行吟泽畔——是以见放——不凝滞于物——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皓皓之白——温蠖——《服鸟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屈原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