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屈原列传》导学案2

《屈原列传》导学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91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屈原列传》导学案2,

答: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和发愤著书的情况。

2、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

答:(1)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以下几个方面:

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

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内容: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风格: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导学案(二)

制作:胡英杰        审定: 高二语文组      2009-12-13

【学习目标】

1、研习课文4--9节。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3、如何理解屈原的被疏与楚国的日益衰败。

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     涵咏背诵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学习过程】

诵读理解:

1、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学案疏通文意。

2、 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第三部分的大概内容。

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 屈平既绌(“绌”通“黜”) 

(2)、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3)、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4)、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5)、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6)、 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二)、 文言重点词语释义

(1)、 惠王患之(担心、畏惧)         (2)、齐与楚从亲(合纵) 

(3)、楚诚能绝齐(如果)               (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全部)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第二年)   (6)、臣请往如楚(往、到)   

(7)、奈何绝秦欢(断绝)                 (8)、屈平既嫉之(憎恨)  

(9)、人君无愚智(无论)                 (10)、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全部)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12)、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三)、词类活用

(1)、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2)、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   

(3)、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4)、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 做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5)、 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6)、 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7)、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四)、 文言句式 

(1)、 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置句)  

(2)、 遂绝齐(省略句)  

(3)、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  

(4)、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5)、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6)、  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五)、翻译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畏惧齐楚两个大国联合,于是就命张仪假装背离秦国,并用丰厚的礼物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说了,就说:“拿我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汉中的大片土地,我请求您允许我到楚国去。”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张仪又用丰厚的礼物收买了当权的大臣靳尚,还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了一番骗人的鬼话。

(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当然更憎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但仍眷念着楚国,惦记着怀王,始终没有忘记有一天能够回到朝廷来,并希望君王能彻底的醒悟过来,一切坏的习俗全都改变。

(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一个国家的君王无论他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也无论他是有才能的,还是没有才能的,没有一个不想任用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文本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答: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实写楚国的命运,其实是写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都昏庸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江。

2、 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1)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

(2)既强调屈原的忠贞不渝和九死未悔,也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遭遇的愤愤不平和深切同情。

【互动探究】:

一、被动句的表现方法总结:

1、无专门词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兵措地削,亡其六郡。

2、介词“于”      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3、介词“见”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4、“见……于”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介词“为”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为……所” 夫直议者 ,不为人所容。      其后楚日益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为所”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8、介词“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语气词,表反问      

竟为秦所灭          介词,被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为,变作   

庖丁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屈原列传》导学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