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刺客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渐离击悲筑,宋义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太史公自序》的“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退而深惟……”一段,以及列入存目的《报任安书》中关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表述,其实司马迁的这一遭遇与荆轲、韩信、范雎有共同之处,荆、韩、范三人的做法对司马迁有前鉴和激励因素。激励完成自己的志向。)
(“易水送别”以音乐的凄婉与慷慨和诗歌的苍凉悲壮渲染壮别气氛,语气长短有致而富于情韵;而“刺秦王”则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文字表现艺术和内容表达要求,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田光之节侠,樊於期之刚烈,高渐离之坚毅,是对荆轲沉勇刚毅性格的不同角度烘托;而鞠武的谋而懦、秦武阳的暴而怯,则是对荆轲性格的反衬。)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荆轲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对他表示称赞,比如,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随已没,千载有余情”。不管怎样,荆轲刺秦王不是为一己之私,是为“国家大事”,所以他的故事才会流传千百年,历久而不衰。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大意:
燕太子丹善于收养门客,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国报仇。要从招募的壮士中百里挑一选杰出的,年深日久后选中了荆轲。君子甘愿为知己者死,荆轲决定离燕国京都赴秦为太子丹报仇。荆轲启程前随行的白色骏马在路上嘶鸣,周围都是一片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气。荆轲的怒发撑起了高高的帽子,豪猛之气冲击着系帽的长丝带。在易水河边为荆轲摆酒设宴以壮行,周围坐席上都是英雄壮士。琴师高渐离以名为‘筑’的乐器奏出悲壮的乐曲,勇士宋义则高唱激人的歌声。岸边上哀风萧萧,易水中寒波淡淡。乐声中的‘商’调使人悲痛流涕,‘羽’调的高亢激越则使壮士动容。心中清楚这是一去不归的征程,但会将英明流传于后世。荆轲登车的时候果敢得没有回头后看,高速奔腾的马车朝秦国而去。快速行驶了万里之遥的路程,途中漫长曲折经历上千座城池。当向秦王晋献燕国地图时匕首一现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杀一事,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惊而怔在那里。可惜荆轲的剑术不够精熟,这一举世奇功没能实现。荆轲这个人虽然死去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会千载流传。
品评: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
二、作业
附苏教版《刺客列传》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先世是齐国人,移居到卫国,卫国的人称他庆卿。以后他到了燕国,燕国的人称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曾经拿剑术来游说卫元君,卫元君不采用。后来,秦国征伐魏国,就把占领的地方设置了东郡,迁移卫元君及其支属到野王去。
荆轲曾经游历经过榆次,和盖聂讨论剑术,盖聂发了脾气,眼睛瞪着他。荆轲便走开了,有人提议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有不同的意见,我眼睛瞪了他;去看看也好,不过在这种情形下他是该走了,不敢再停留的。”派人到荆轲居停的主人那里看看,荆轲果然已经驾车离开榆次了。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要走的,我刚才用眼睛震慑了他。”
荆轲游历到了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博戏,因为争夺博局上的格道,鲁勾践恼怒了而呵叱他,荆轲默默地逃走,以后再也没有见面。
荆轲到了燕国以后,跟燕国的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交好。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半醉以后,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唱歌,看看彼此,相当快乐;可是一会儿就又相对着哭泣起来,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般。荆轲虽然同酒徒们打交道呵,然而他的为人,却是沉着含蓄,爱好读书;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跟一些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客气地接待他,知道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过了一些时候,恰好碰上在燕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来。燕国太子丹,从前曾经质押在赵国;而秦王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他小时候和丹很要好。等到赢政即位做了秦王,正好丹质押在秦国。秦王对待燕太子丹不好,因此丹就怀着怨恨逃回来了。回来以后,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是国家太小,力量不够。后来秦国天天出兵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攻伐齐国、楚国和三晋,渐渐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快要到燕国了,燕国的君臣都害怕战祸的来到。太子丹忧虑于此,请教他的太傅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已经遍及天下,威胁着韩、魏、赵国,北边有甘泉、谷口的巩固要塞,南边有泾水、渭水流域的肥沃原野,占据着巴、汉一带的富饶地区,右边是陇、蜀的山岭,左边是关、觳的天险,人民众多,而且士卒勇猛,兵器甲胄更是丰裕。如果他想向外扩张的话,那么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我们燕国这块地方,便不能安定了。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丹说:“那么要怎么办才好? ”鞠武回答说:“请仔细地打算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到燕国来,太子丹收容他并且让他住下来。鞠武劝谏说:“不可以。像秦王这样的暴虐,一直不满燕国,想起来早已叫我们心寒胆战,更何况听到樊将军被收容在这地方呢?这叫做‘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呀,祸患一定是救不了了!即使有管仲、晏婴那样的才能,也不能替我们想出解救办法的。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请你先和西方的三晋缔交,和南方的齐、楚两国连合,和北方的匈奴单于讲和,然后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啊。”太子说:“太傅的计划,延搁的日子太久,我心里很乱,怕一刻都不能等待呢。况且不仅如此,那樊将军在天下各地找不到容身之处,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撵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需人做事的时候呀。希望太傅替我重新考虑一下。”鞠武说:“做了危险的事想求平安,造了祸患却求幸福,计划浅薄却怨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加深怨恨而扩大祸患了。把鸿毛放在炉火上烧,是一定不成问题的。至于像凶猛的雕鸷一般的秦国,对燕国发出怨恨凶暴的威怒来,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燕国有一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刺客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