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讨探究
1、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2 《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3.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拓展延伸
. 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反馈练习
(一.) 语言知识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诛灭
B.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C. 程婴乃辞诸大夫 辞别
D. 春秋祠之 祭祀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B.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C.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
D.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其赵氏乎?
其皆出于此乎?
B. 韩厥具以实告
处涸辙以犹欢
C.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于今无会因
D.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4.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B.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C.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 衣以文葆
5.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屠岸贾)索,儿竟无声
B. 夫人置儿(自己)绔中
C. 程婴卒与(赵氏孤儿)俱匿山中
D. 矫以君命,(君)并命群臣
(二).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 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遗憾
B.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 盗贼
C. 祝曰:“赵宗灭乎,……” 祈祷
D.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致赵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青,取之于蓝
C.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
乃设九宾于廷
D. 子强为其难者
为汉使匈奴
8 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②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③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④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岸贾是晋灵公的宠臣,到晋景公依然握有大权,他煽动所有将领,诛杀赵氏,韩厥据理力争,但并没有使屠岸贾改变主意。
B.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已怀有身孕,隐藏在宫中而逃过一劫。程婴没有立即杀身的原因就是在等待赵朔妻子分娩,如果是男孩,他便承担起奉养遗孤的责任。
C. 面对死亡和抚养遗孤,公孙杵臼依然就死,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承担起立孤的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灾难的一种逃避,所以他缺少程婴的忍辱负重的品质。
D. 公孙杵臼和程婴用计谋骗过了前来搜查赵氏孤儿的官兵,杵臼牺牲,程婴和赵氏孤儿活了下来,一起隐藏在深山中,保住了赵氏后代,谱写了一曲“义”的颂歌。
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