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0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孔子语鲁大师①:“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②,纵之纯如③,皦如④,绎如也⑤,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⑥,《雅》、《颂》各得其所⑦。”

①大(tài,太)同“太”。    ②翕(xì,戏)如:配合一致。   ③纵:放开。  纯如:和谐。    ④皦(jiǎo,皎)如:清晰。    ⑤绎如:连续不断。    ⑥乐正:即“正乐”,整理那些错乱的乐曲。    ⑦《雅》:《诗经》的一部分,包括《大雅》和《小雅》。《颂》:《诗经》的一部分,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古者《诗》三千余篇①,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②,始于衽席③,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④,《鹿鸣》为《小雅》始⑤,《文王》为《大雅》始⑥,《清庙》为《颂》始⑦”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⑧,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⑨。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⑩。

①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②幽:指周幽王。厉:指周厉王。    ③衽席:本是床席,这里指男女情爱。    ④《关睢》:《国风》的第一篇,所以说“《风》之始”。这是一篇有关男女爱情的诗歌。乱:音乐的尾声。《风》:即《国风》,《诗经》的一部分,共有十五《国风》。    ⑤《鹿鸣》:是《小雅》中的第一篇,为贵族宴会诗。    ⑥《文王》:《大雅》中的第一篇,为歌颂周文王的诗歌。    ⑦《清庙》:是《颂》中的第一篇,为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    ⑧三百五篇;《诗经》的总篇数。    ⑨《韶》:舜乐名。  《武》:也作《大武》,西周乐曲名。    ⑩六艺:为《诗》、《书》、《易》、《礼》、《乐》和《春秋》六种经籍的总称。

孔子晚而喜《易》①,序《彖》、《系》、《象》、《说卦》、《文言》②。读《易》,韦编三绝③。曰:“假我数年④,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⑤。”

①《易》:《易经》,又称《周易》,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②《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文字简略,但隐晦难懂。故后人对其进行了解说,这些解说的文字称为《易传》,共十篇,故也称《十翼》,这就是《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彖》:即《彖辞》、《易传》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系》,即《系辞》,《易传》中总论全部《易》理的篇名。  《象》,即《象辞》,《易传》中解释爻辞语句的篇名。  《说卦》,是《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文言》,《易传》中解释《乾》、《坤》两卦卦辞的篇名。③这句意在说明孔子读《易》勤而刻苦。  韦,熟牛皮条。古代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用熟牛皮条穿起来的。  三绝,多次断开。  三,并非确数,其言多也。    ④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⑤彬彬:文质兼备,兼通文辞和义理。

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①。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①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孔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绝四⑤:毋意⑥,毋必⑦,毋固⑧,毋我⑨。所慎:齐⑩,战(11),疾(12)。子罕言利与命与仁(13)。不愤不启(1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5)。则弗复也(16)。

其于乡党(17),恂恂似不能言者(18)。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19),唯谨尔(20)。朝,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21);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22)。

①文:文献。泛指学问。    ②行:实践:行事。    ③忠:忠恕。    ④信:信义。    ⑤绝:杜绝。    ⑥意:揣测。    ⑦必:武断肯定。    ⑧固:固执。    ⑨我:指自以为是。    ⑩齐:同“斋”,斋戒。    (11)战:战争。    (12)疾:疾病    (13)这句的意思是说,孔子很少谈及的是利益,如果谈到,就与命运和仁德连系起来。    (14)这句的意思是说,孔子不到人家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的时候,不去启发开导他。愤,烦闷发急。    (15)这句的意思是说,举出一个道理,不能触类旁通地推演出相似的道理。  隅,方角。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16)弗复:不再重复。    (17)乡党:乡里。    (18)恂:(xún,旬)恂:谦恭的样子。    (19)辩辩:能言善辩。    (20)唯谨:指态度谨慎小心。  尔:罢了。    (21)訚(yín,银)訚如:和悦而能直言的样子。    (22)侃侃:和乐的样子。

入公门①鞠躬如也②;趋进,翼如也③。君召使傧④,色勃如也⑤。君命召,不俟驾行矣⑥。
鱼馁⑦,肉败⑧,割不正⑨,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瞽者⑩,虽童子必变。(11)。

①公门:国君的宫门。    ②鞠躬:恭敬的样子。    ③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或径释为“快走”。  翼:谨慎的样子。    ④傧:迎接宾客。    ⑤色勃:脸色庄重认真。    ⑥俟(sì,四)等待。    ⑦馁:鱼腐烂。    ⑧败:坏。    ⑨正:指按一的方法、规矩切割。    ⑩齐(zī,资)衰(cuī,催):古代用粗麻布做成的一种丧服。服期以死了什么人来决定,如齐衰三年、齐衰一年、齐衰五日、齐衰三日等。  衰,通“缞”。⑩瞽者:瞎子。    (11)变:指改变脸色表示同情。

“三人行,必得我师①。”“德之不修②,学之不讲③,闻义不能徙④,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
子不语:怪⑤,力⑥,乱⑦,神⑧。

①《论语》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修:修明。    ③讲:讲求。    ④义:指道理。  徙:指前往学习。    ⑤怪:怪异。    ⑥力:暴力。    ⑦乱:叛乱。    ⑧神:鬼神。

子贡曰:“夫子文章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②,钻之弥坚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④,博我以文⑤,约我以礼⑥,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⑦。虽欲从之,蔑由也已⑧。”达巷党人(童子)曰⑨:“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⑩。”子闻之曰:“我何执(11)?执御乎(12)?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13),故艺(14)’。”

①文章:文献知识渊博。  章,明显。    ②弥:愈。    ③弥坚:谓不可穷尽。    ④循循: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    ⑤博我以文:用典籍文章来丰富我的知识。    ⑥约:约束,规范。    ⑦卓尔:高超,特出。    ⑧蔑:不能。    ⑨达巷党人:达巷这个地方的人。  党,古时以五百家为一党。达为党名。    ⑩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博学多才却不专一名家。    (11)执:掌握。    (12)御:驾车。    (13)试:指被世所用。    (14)艺:技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波孙氏车子商获兽①,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②,雒不出书③,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⑤,下学而上达⑥,知我者其天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