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0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①车子:驾车的人,其人名商。    ②河不出图:《易·系辞》说:“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传说有龙马从黄河出,背负河图。  河,黄河。图,传说中的八卦图。    ③雒不出书:传说古代有灵龟背负雒书从雒水中浮出。雒,同“洛”,洛水。    ④吾道穷矣:麟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孔子见麟死,以为是自己的死亡之兆,所以哀叹他的政治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⑤尤:责备,怪罪。    ⑥下学而上达:《集解》引孔安国解释说:“下学人事,上达天命。”达天命,即通天道、天理的意思。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中、夷逸隐居放言①行中清②,废中权③。”“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④。”

①放言:《集解》解释说:“放,置也。置不复言世务也。”    ②行:行为。  中(zhong,仲)清:合乎纯洁清高。    ③废:自我废弃,不追求功名利禄。  中权:合乎权变之道。    ④这句意思是说,孔子既不降志辱身以求进取,也不隐居放言以避世。

子曰:“弗乎弗乎①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②。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③,上至隐公④,下讫哀公十四年⑤,十二公⑥。据鲁⑦,亲周⑧,故殷⑨,运之三代⑩。约其文辞而指博(11)。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12);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13),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14):推此类以绳当世(15)。贬损之义,后有王者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①弗乎:犹言“不行”。    ②病:担忧。  没世:指死亡。  称:赞许。    ③因:依据。  史记:指当时的史籍。    ④隐公:指隐公元年(前722)    ⑤讫:止。    ⑥十二公:指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⑦据鲁:以鲁国为中心记述。    ⑧亲周:指奉周王室为正统。    故殷:把殷朝的旧制作借鉴。  故:古,引申有借鉴之意。    ⑩三代:指夏、商、周。    (11)约:简约。指:同“旨”,宗旨,内容。    (12)贬之曰“子”:吴、楚两国受封时都是子爵,但两国都自称为王,与周天子平列。在《春秋》中,仍称他们为“子”,以示对他们的贬削和对周王的尊崇。    (13)践土之会: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召集周天子与诸侯在践土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14)狩:巡狩,即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    (15)绳:这里是衡、纠正之意。

孔子在位听讼①,文辞有可与人共者②,弗独有也③。至于为《春秋》,笔则笔④,削则削⑤,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⑥。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⑦。”

①听讼:审理诉讼案件。    ②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量斟酌。    ③独:独自决断。  ④笔则笔: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    ⑤削则削:应该删掉的一定删掉。    ⑥赞一辞:指帮助润改或增加一个词。    ⑦罪:责备,怪罪。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①,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②!梁柱摧乎!哲人萎乎③!”因以涕下④。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⑤。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奠两柱之间⑥,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①方:正。  负杖:拄着拐杖。  逍遥:悠闲自在。    ②太山:即泰山。  太同“泰”。    ③哲人:这里指孔子自己。  萎:枯槁。这里指人的死亡。    ④涕:眼泪。    ⑤宗予:尊奉我的主张。  予,我。    ⑥坐奠:坐着受人祭奠。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①。
哀公诔之曰②:“旻天不吊③,不慭遗一老④,俾屏余一人以在位⑤,茕茕余在疚⑥。呜呼哀哉!尼父⑦,毋自律⑧!”子贡:“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⑨,名失则愆 ⑩。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之,非礼也。称‘余一人’(11),非名也。”

①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②诔:一种用于哀的文体。    ③旻天:天。吊:善。    ④慭(yìn,印):愿:  遗:留下。一老:一位老人,指孔子。    ⑤俾:使。  屏:扔下。    ⑥茕(qióng,穷)茕:狐独无依的样子。    ⑦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⑧毋自律:《集解》引王肃曰:“律,法也。言毋以自为法也。”意思是说,没有可以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了。毋,通“无”。    ⑩愆(qiān,千):过失错误。    (11)一人:即寡人,只有天子才能这样自谓,诸侯不得用此,所以子贡谓鲁哀公称“余一人”不合名分。

孔子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①。三年心丧毕②,相诀而去③,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④,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⑤。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⑥,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⑧。高皇帝过鲁⑨,以太祠焉⑩。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11)。

①服:指服丧。    ②心丧:在心中悼念,不穿丧服。    ③诀:告别。    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  室,家。    ⑤讲礼:讲习礼仪。乡饮:乡学结业的仪式。    ⑥故所居堂:孔子原来居住的堂屋,即故居。弟子内:弟子们所居住的房室。  内,内室。    ⑦冠:帽子。    ⑧绝:废弃。    ⑨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⑩太牢:牛羊猪三牲俱备的祭祀。    (11)谒:祭拜。

孔子生鲤①,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②。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①据《孔子家语》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也。”②《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儒家经典之一。南宋以后将与《礼记》中的另一篇《大学》,以及《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四书”。在儒家看来,“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①,死于陈下。
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都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守②。长九尺六寸。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③,至临淮太守,蚤卒④。安国生卬生卬。

①陈王涉:即陈涉。    ②迁:升官。    ③今皇帝:指汉武帝刘彻。    ④蚤:通“早”。

太史公曰:《诗》有之①:“高山仰止②,景行行止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④,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⑤。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⑥,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⑦,可谓至圣矣!

①以下两句诗,见《诗经·小雅·车辖(xiá,匣)》。    ②仰止:敬仰。    ③景行:大道。    ④以时:按时。    ⑤祗:敬。    ⑥布衣:平民。    ⑦折中:这里是判断的意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