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0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①,中若羊②,问仲尼云“得狗”③。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④,水之怪龙、罔象⑤,土之怪坟羊⑥。”

①穿井:打井。  缶:一种肚大口小的瓦器。    ②《索隐》引《家语》云:“桓子穿井于费,得物如土缶,中有羊焉。”若,好像。    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询问孔子时谎称得到的是羊,以看其是否博学多闻。    ④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只有一足。  罔阆(làng,浪):同“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精怪。    ⑤罔象:古代传话中的水精怪。    ⑥坟羊:据《集解》说,是一种雌雄未成的怪手。又称土精。

吴伐越,堕稽①得骨节专车②。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③,防氏后至④,禹杀而戮之⑤,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⑥,其实为神⑦,社稷为公侯⑧,皆属于王者。”客曰:“防何守?”仲尼曰:“江罔氏之守封、禺之山⑨,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⑩,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11),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①堕(huǐ,毁):同“隳”,毁坏。    ②谓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长。    ③:召集。    ④防氏:部落首领。    ⑤戮:陈尸。    ⑥纲纪:法则,原则。这里是造福的意思。    ⑦守:指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人。神:指神化了的部落首领。    ⑧社稷:指土地和谷物,此指守土神和谷神的人。    ⑨汪罔氏:上古部落名。    ⑩僬侥氏: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列子·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11)十之:指三尺的十倍,即三丈。

桓子臣曰仲梁怀①,与阳虎有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桓子,与盟而之③。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④,陪臣执国政⑤,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⑥,弟子弥众⑦,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①嬖臣:宠幸之臣。    ②隙:裂痕。    ③(shì,释):通“释”,释放。    ④僭:超越本分。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器物。    ⑤陪臣:诸侯国的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此指季氏。    ⑥《诗》:指《诗经》。《书》:指《书经》,又称《尚书》。《礼》:指《周礼》、《仪礼》、《礼记》,全称《三礼》。    ⑦弥:更加。

定公八年①,公册不狃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②,更立庶孽阳虎素所善者③,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旭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①公元前502年。    ②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都是鲁桓公之后,故称“三桓”。适(dí,嫡):同:“嫡”。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③庶孽:妾所生的儿子。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①,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瘟无所试②,莫能己用③,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④!”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⑤?如用我,为东周乎⑥!”然亦卒不行。

①畔:通“叛”。反叛。    ②温温:柔和的样子。一说同“蕴蕴”,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③己用:任用自己。    ④傥:义同“倘”。或许。庶几:差不多。    ⑤徒:白费,空。    ⑥这句的意思是说,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那样的王朝。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②。

①则:效法。    ②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大司寇不在一年内,此处谓在一年,误。

定公十年春①,及齐平②。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③,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④。孔子摄相事⑤,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奢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⑥。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⑦,土阶三等⑧,以会遇之礼相见⑨,揖让而登⑩。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11):“请奏四方之乐(12)。”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13)。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14),不尽一等(15),举袂而言曰(16):“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17),麾而去之(18)。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19)。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不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20),手足处(21)。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22),小人有过则谢以文。若悼之(23),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①公元前500年。    ②平:和好。    ③好会:和好的会盟。    ④好往:毫无戒备地前往赴会。    ⑤摄理。  相:此指主持会议的司仪。    ⑥具:备。  以:而。    ⑦坛:以土所筑的高台,用于祭祀、朝会及盟誓等。  位:指坛上的席位。    ⑧土阶三等:登坛的土台阶只有三级。    ⑨会遇之礼:指国君相会时的一种简略礼节。    ⑩揖:拱手为礼。  让:谦让。    (11)有司:主管官员。    (12)四方之乐:指边地少数民族的舞乐。    (13)旍(jīng,精):同“旌”,古代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或开道。    袯(fú,弗):一种粗糙实的衣服。    (14)历阶而登:指一步一阶地往台上走。按照古代礼法规定,登台阶时每上一级,要等双足取齐,然后才能登另一级台阶。如一只脚踏上第一级,另一只脚直接踏上第二级,就叫做“历阶”。孔子因紧急,不顾忌礼节,就历阶而登了。    (15)不尽一等:还有一级台阶没有上。    (16)袂(mèi,昧):衣袖。    (17)怍:惭愧    (18)麾:指挥。    (19)优倡:表演乐舞的艺人。侏儒:身材敌小的人。古代常以侏儒为倡优艺人。    (20)加法:依法处罚。    (21)手足异处:指腰斩。    (22)质:指具体实在的东西。    (23)悼:痛心,悔愧。

定公十三年夏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②,大夫毋百雉之城③。”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郈⑤。季氏将堕费⑥,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⑦,登武子之台⑧。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⑨。孔子命中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⑩。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11)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12),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①公元前497年夏天。    ②甲:指武器。    ③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④三都: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人封地的城邑。    ⑤郈:叔孙氏属地。    ⑥费季孙氏属地。⑦三子: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⑧武子:指季孙宿。    ⑨公侧:鲁定公所登的台侧。    ⑩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11)成:孟孙氏属地。    (12)鄣:同“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及译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