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思想。
2、感悟孟子强势人格。
学习重点:阅读与感悟
学习难点:读通原文
学习过程:
导语
《孟子》一书核心观点有三:第一性善学说,第二仁政学说,第三就是孟子强
调的强势人格。本单元我们就按照这一思路来完成对《孟子》的学习。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孟子的性善学说
学习步骤:
一、 阅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相关语段,明确孟子的性善说内涵及意义。
导读:
孔孟的“性善论”,与世界伟大思想家对人性的论述,不谋而合。佛教惠能法师的《坛经》里大讲人的价值,大讲人的能动作用。他向人们宣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身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还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教认为人心里有佛,和儒家的人性善的精神是一致的。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对人性的看法与儒家的人性理论是很接近的。康德认为:你只要是一个理性的存有,你就要有意志,要有意志的地方,你才有自由。意思就是:人是一个理性动物,所以人有意志自由。康德的意志自由是说人生来都是向善的。譬如你要破坏公物,自然就涌起一个思想:破坏公物是不道德的。譬如你对朋友撒了谎,自然就涌起一个思想:我骗朋友是不对的。这些自然涌起的思想,不是由于有外力,而是发自人的本性。正是因为有这“意志自由”,除少数人外,多数人能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愈隐愈深。
但是,孟子提出“性善论”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孟子》中的《告子篇上》就记下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辩论。譬如告子说人性好比急流的水,从东边开了缺口,水就向东流;从西边开了缺口,水就向西流。告子的意思是说:人性的善恶在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孟子说:水的确可向东流也可向西流,但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人性表面上有善有恶,但人的本性和水流向下一样,是向善的。
孟子的根本主张是“生之谓性”。(生命的自然资质叫做性)这是一条古训,是一个老传统。这一条古训模糊了人与禽兽的区别。你无论怎样讲究吃、穿、住,你还是个动物。人除了与禽兽相同的气质之性外。还有义理之性,具体说,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动物没有这四心。
因为人有四心,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人性善”应该是它的理论基础。
问题思考:你是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或者对此你有和感悟?写在下面。
二、课后练习:红对勾课后演练部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学习孟子的仁政学说
2、背诵相关句子
学习步骤:
一、 阅读《人和》第4语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1语段,《民为贵》第
1、2、3、5语段,《王何必曰利》第1语段,明确孟子的仁政学说内涵。
明确:
二、孟子立身于战国时代,首先要重建人性的尊严,肯定道德的价值,开发文化的理想。他在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仁政”思想。这一政治文化的外王开展,既是针对时代,同时也继承发扬了历史传统。孟子政治文化的理想,固然有来自人性的内在根据,但也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王传统。如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汤武革命、文王行王道、周公兼夷狄等,这些都是行仁政的最高典范。但是,圣王传统至周公而断,于是孔子作《春秋》,借用《诗经》蕴涵的褒善贬恶的大义,为外王事业建立了历史评价的标准。孟子给自己定的使命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试思考: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的思想意义和实际境遇。把你的观点写在下面。
三、课后练习:红对勾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学习孟子的仁政学说
2、背诵相关句子
学习步骤:
一、 阅读《人和》第4语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1语段,《民为贵》第
1、2、3、5语段,《王何必曰利》第1语段,明确孟子的仁政学说内涵。
明确:
二、孟子立身于战国时代,首先要重建人性的尊严,肯定道德的价值,开发文化的理想。他在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仁政”思想。这一政治文化的外王开展,既是针对时代,同时也继承发扬了历史传统。孟子政治文化的理想,固然有来自人性的内在根据,但也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王传统。如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汤武革命、文王行王道、周公兼夷狄等,这些都是行仁政的最高典范。但是,圣王传统至周公而断,于是孔子作《春秋》,借用《诗经》蕴涵的褒善贬恶的大义,为外王事业建立了历史评价的标准。孟子给自己定的使命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新人教版高二选修《孟子》选读学案导学tag: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